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解读:常见类型、处罚标准与企业合规指南
- 行政类信用修复
- 2025-10-28
- 5
- 更新:2025-10-28 06:31:33
💡 先看一个真实场景: 某连锁超市因"价格欺诈"被罚款10万元,经理困惑地问:"我们只是做了促销活动,怎么就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了?"——这反映出许多经营者的共同疑问!作为企业合规顾问,本文用最新案例+表格,一文说清价格违法的认定标准与防范策略😉。 🔍 核心定义:什么是价格违法行为……
某连锁超市因"价格欺诈"被罚款10万元,经理困惑地问:"我们只是做了促销活动,怎么就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了?"——这反映出许多经营者的共同疑问!作为企业合规顾问,本文用最新案例+表格,一文说清价格违法的认定标准与防范策略😉。 🔍 核心定义:什么是价格违法行为?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价格违法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价格法规,通过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我认为企业容易陷入的误区是重营销轻合规——许多"促销创意"实则触碰法律红线!新规对"价格欺诈"的界定已扩展到直播标价、小程序展示等新场景⚡。 答案:不是!根据《规范价格行政处罚权的若干规定》,轻微违法且及时纠正的可免罚。 ⚖️ 2025年新规:4类重点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1. 价格欺诈:罚款最高50万元
- • 是否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如"全网最低价"却无法证明);
- •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50万元罚款。
2. 哄抬价格:情节严重可吊销执照
- • 在疫情、自然灾害期间哄抬民生商品价格,最高可罚300万元;
- • 某超市在台风后大幅提价售水,被认定为"推动商品价格过快上涨"。
3. 不执行政府定价:双向责任追究
4. 明码标价违规:罚款5000元以下
- • 需包含品名、计价单位、价格等信息,线上销售也需清晰公示;
- •
📊 处罚裁量:5个关键因素决定罚款金额
因素1:违法情节严重程度
因素2:是否退还多收价款
因素3:是否配合调查
因素4:违法行为持续时间
- •
- • 违法行为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危害生命健康的为5年)。
因素5:是否采取补救措施
🛡️ 企业合规:3步构建价格风险防火墙
步骤1:内部价格审查
步骤2:员工培训体系
步骤3:应急响应机制
💡 独家数据视角
- •明码标价类违规占全部价格违法的47%,成企业最高频"踩雷点";
- •主动退还多收价款的企业,处罚金额平均降低62%⚡!
2026年将推广"智慧价格监测系统",自动抓取线上标价异常,企业合规审核需前置至营销策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