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类信用修复 > 正文

执行人失信人如何解除?2025年最新信用修复流程与激励政策解读

本文

摘要

从“失信”到“守信”:全面解读执行人失信记录解除全流程💼 在现代信用社会,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如同经济身份证般重要📇。许多被列为执行人失信人的个体和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解除这一标签,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着我国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也更加人性化,提供了多种信用修复途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2025年……


从“失信”到“守信”:全面解读执行人失信记录解除全流程💼
在现代信用社会,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如同经济身份证般重要📇。许多被列为执行人失信人的个体和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解除这一标签,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着我国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也更加人性化,提供了多种信用修复途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2025年最新的信用修复政策和方法,帮助您重回守信之路🌟。
执行人失信人:什么是关键区别?
很多人容易混淆“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的概念。实际上,执行人是指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一方,而失信被执行人则是指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申请执行人。明确这一区别,是理解信用修复前提的第一步。

🔍 失信记录的解除条件与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信息的删除有明确法定情形。
应当删除失信信息的七种情形包括:
  •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 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法院审查同意的
  •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 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 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 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重要提示:法院应当在三种工作日内删除符合条件的失信信息,确保及时恢复守信主体的合法权益。

📝 信用修复的申请流程详解

第一步: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
解除失信记录的基础是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具体方式包括:
  • 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 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切实履行
  • 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措施
第二步:准备申请材料
完备的材料是成功申请的关键,需要准备:
  • 信用修复申请书(说明履行情况和修复请求)
  • 履行义务的证明材料(付款凭证、履行证明等)
  • 申请执行人同意删除失信信息的书面文件(如适用)
  • 担保材料(如适用)
第三步:向执行法院提交申请
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执行法院,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并作出决定。
申请方式
所需材料
处理时限
适用情形
全部履行
履行证明、申请书
3个工作日内删除
义务已全部履行完毕
执行和解
和解协议、履行证明、申请书
履行完毕后3个工作日内删除
双方达成和解并履行
担保删除
担保文件、申请书、申请人同意书
法院审查同意后3个工作日内删除
提供有效担保且申请人同意

💡 信用修复激励政策详解

多地法院出台了信用修复激励政策,为积极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的创新实践值得关注,其信用修复激励办法规定,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失信被执行人,可申请暂停信用惩戒。这些条件包括:
  • 经传唤于规定时间到达法院配合执行
  • 严格遵守财产滚动申报规定
  • 严格遵守限制消费令
  • 配合法院处置现有财产
  • 有部分履行行为及明确的履行计划
重要亮点:这一政策旨在鼓励有履行意愿但暂时缺乏履行能力的失信被执行人积极改善信用状况,通过“激励”而非“惩罚”促进义务履行。

🔄 从失信到守信的转变策略

积极沟通是关键。与申请执行人和法院保持良好沟通,展示履行意愿和计划,能够为信用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履行计划要切实可行。制定一个符合自身能力的履行计划,比承诺一个无法实现的方案更为重要。分期履行、提供担保等都是可行选择。
利用信用修复评分系统。如鄞州区法院采用的信用修复激励评分表,从配合程度、履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得分高者更易获得信用修复机会。
评估项目
分值比重
评分标准
提升建议
配合执行程度
基础分60分
按规定配合执行、遵守限制消费令等
严格遵守法院各项规定
履行计划与进展
最高40分
有无履行计划、履行比例、担保情况
制定可行计划并开始履行
第三方评价
加分项
工作单位或相关机构建议
争取相关单位支持

💎 独家数据与趋势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截至2016年10月,人民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544万例,采取信用惩戒措施674万人次,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近年来,随着信用修复机制的完善,主动履行义务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未来展望:信用修复机制将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为有履行意愿的失信被执行人提供更多重返守信社会的途径。建议公众和企业重视信用记录,积极维护自身信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