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类信用修复 > 正文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删除流程详解:从申请到撤销的完整指南

本文

摘要

💡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深知其带来的种种不便:出行受限、消费受阻,甚至影响个人声誉和家庭生活。但别担心,只要履行了法定义务,就有机会从这份名单中移除。今天就来详细解析删除流程,帮你重建信用! 📌 什么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很多人好奇,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被列入失信名单?简单来说,当一个人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


💡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深知其带来的种种不便:出行受限、消费受阻,甚至影响个人声誉和家庭生活。但别担心,只要履行了法定义务,就有机会从这份名单中移除。今天就来详细解析删除流程,帮你重建信用!

📌 什么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很多人好奇,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被列入失信名单?简单来说,当一个人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就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信用惩戒。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六种情形:
  •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
  •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
  •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 违反限制消费令
  •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被列入失信名单后,生活方方面面都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购买不动产;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 删除失信信息的法定条件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删除条件
具体说明
注意事项
全部履行义务
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法院已执行完毕
需提供履行证明
执行和解并履行完毕
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
需申请执行人确认
申请执行人申请删除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法院审查同意
需获得债权人谅解
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多次查询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
仍需遵守消费限制
法定程序原因
因审判监督、破产、裁定不予执行或终结执行等
由法院依法裁定
除了上述情形外,如果失信信息记载不准确,或者不应被纳入失信名单,法院也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撤销或更正失信信息。
个人观点:从法律条文可以看出,立法者的本意并非要永久性惩罚失信被执行人,而是督促其履行义务。一旦义务履行完毕,法律就给予了信用修复的机会,这体现了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申请删除失信名单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履行法律义务

删除失信名单的前提条件是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主要有两种途径:
  1. 1.
    法院途径:直接与执行法官联系,将款项支付给法院,由法院转付给申请执行人。履行完毕后,法院会出具相关证明。
  2. 2.
    债权人途径:与申请执行人(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按协议约定履行完毕。务必取得申请执行人的履行完毕确认书。

第二步:准备并提交申请材料

履行义务后,需要向原执行法院提交删除失信信息的申请。所需材料通常包括:
  • 删除失信信息申请书(写明案件编号、履行情况等)
  • 身份证明文件
  • 履行义务的证明(如付款凭证、履行证明等)
  • 执行和解协议及履行完毕确认书(如有)
  • 其他法院要求的材料

第三步:法院审核与删除

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在15日内进行审查。理由成立的,法院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理由不成立的,会驳回申请。
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 不同情况下的删除策略对比

针对不同的失信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删除策略:
失信情形
推荐删除策略
预计耗时
成功概率
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
全部履行义务或与债权人达成和解
较短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补报财产并履行义务
中等
中等
违反限制消费令
纠正违规行为并履行义务
依履行情况而定
中等
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配合法院调查,申请删除
可能较长
依实际情况而定
个人观点:根据实践经验,主动与债权人沟通达成和解,往往是删除失信信息最快的方式。这不仅展示了履行意愿,也减少了执行阻力,更容易获得法院的支持。

🌟 删除失信信息后的注意事项

成功删除失信信息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信用修复:虽然已经从失信名单中删除,但曾经的失信记录可能仍在某些信用平台留存。可以主动向征信机构申请更新信用状态。
防止再次被纳入:删除失信信息后,如果再次出现失信行为,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此,务必保持诚信守约。
珍惜信用重建机会:信用一旦受损,重建需要时间。建议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保持透明,按时履行各项义务,逐步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

💪 特别提醒:纳入期限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失信名单的纳入一般有期限限制
  • 一般情况下,纳入期限为二年
  • 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 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
但是,如果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所以,不必被动等待期限届满,主动履行才是上策!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法律既给予失信者惩戒,也为悔改者留有出路。通过上述流程删除失信记录后,个人信用将得以修复,各项权利限制也将解除,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享受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