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是被执行人吗?详解被执行人成为失信人的5种情形及解除方式
- 行政类信用修复
- 2025-11-09
- 9
- 更新:2025-11-09 05:07:26
“我被列为被执行人了,会不会变成失信人?”这是很多涉及法律纠纷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失信人一定是被执行人,但被执行人并不一定是失信人,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被执行人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失信人,帮助大家避免信用受损。 🔍 了解基本概念:被执行人与失信人 被执行人是指在一起案件中,法院判决后需要履行特定义务……
“我被列为被执行人了,会不会变成失信人?”这是很多涉及法律纠纷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失信人一定是被执行人,但被执行人并不一定是失信人,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被执行人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失信人,帮助大家避免信用受损。 🔍 了解基本概念:被执行人与失信人
被执行人是指在一起案件中,法院判决后需要履行特定义务但尚未履行的一方当事人。简单来说,就是有案件在身,被申请强制执行的人。 而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则是指被执行人中有特定违法行为的一类人,比如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者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等。 💡 个人观点:可以说,被执行人是“欠债未还”,而失信被执行人是“有钱不还”。前者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后者则带有主观恶意。 ⚖️ 认定标准:五大情形将转为失信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1.
- 2.
- 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 4.
- 5.
- 6.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执行人已经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担保,或者财产已被查封、扣押、冻结且足以清偿债务,则法院不得随意将其纳入失信名单。 🚫 失信人的限制与惩戒:处处受限的现实后果
一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多重信用惩戒,真正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 | |
|---|
| 飞机、高铁、轮船二等以上舱位;星级酒店;购买不动产;旅游度假等 | |
| | |
| | |
| | |
除了上述限制外,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还会被通报给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等,在多个领域受到联合惩戒。随着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失信者面临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 失信名单的解除与信用修复
那么,一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是否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 •
-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 个人观点:信用修复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惩罚失信行为,也给失信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温度。 📊 如何查询失信信息?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官方渠道查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官网:访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点击“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进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 这一系统向社会公开,方便各方在商业合作、雇佣关系等场景中评估对方信用状况。 💎 维护信用,从当下开始
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被执行人与失信人之间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法律后果却有天壤之别。保持良好信用记录,避免被列入失信名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课题。 诚信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珍惜个人信用,就是珍惜自己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