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专项修复 > 正文

怎么把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完整指南:申请条件、流程材料及法院审查标准全解析

本文

摘要

"明明胜诉了,对方却迟迟不履行判决,我该怎么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可能是许多赢了官司却面临执行难的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别担心,今天专业博主就为你全面解析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的完整流程,帮助你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 列入失信名单的六大法定情形 要想成功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首先需要满足法定的情形……


"明明胜诉了,对方却迟迟不履行判决,我该怎么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可能是许多赢了官司却面临执行难的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别担心,今天专业博主就为你全面解析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的完整流程,帮助你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 列入失信名单的六大法定情形

要想成功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首先需要满足法定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以下六种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 1.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 2.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 3.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 4.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 5.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 6.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关键点:仅仅"未履行义务"并不足够,还必须证明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或者存在特定的失信行为。这是列入失信名单的核心标准!

📋 申请列入失信名单的完整流程

了解了法定情形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申请流程。根据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启动程序:
途径一:申请执行人主动申请
  • 这是最常见的启动方式,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
  • 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查并作出决定
途径二: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
  • 执行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符合条件,可以主动将其纳入失信名单
  • 无需申请执行人提出申请
途径三:知情人士举报
  • 了解情况的其他任何人可以向执行法院或最高法院举报
  • 但需要写明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线索
个人建议:作为申请执行人,主动提交书面申请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确保程序及时启动。

📝 申请材料准备与注意事项

申请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审查结果,以下是需要准备的核心材料和注意事项:
核心申请材料
  • 书面申请书:写明申请事项、事实和理由
  • 生效法律文书复印件:证明执行依据的有效性
  • 被执行人财产线索:证明其有履行能力的证据
  • 失信行为证据:如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违反限消令等证据
关键证据类型
  • 财产证据:银行流水、不动产登记信息、车辆登记信息等
  • 行为证据:被执行人高消费记录、转移财产证据、虚假诉讼证据等
  • 沟通记录:被执行人明确表示不履行的录音、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
重要提示: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最好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被执行人符合列入失信名单的法定条件。

⚖️ 法院审查流程与时间节点

提交申请后,法院会如何进行审查呢?以下是具体的审查流程和时间节点:
法院内部审查流程
  1. 1.
    承办人审查:执行法官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2. 2.
    领导审批:符合条件的,报请院长签发决定书
  3. 3.
    作出决定:法院作出纳入或不纳入的决定书
  4. 4.
    送达当事人:决定书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方式送达双方当事人
法定时间节点
  • 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查并作出决定
  • 决定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 决定书应当在生效后及时送达当事人
个人观点:这个审查流程体现了法院的谨慎态度,既要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要防止滥用权力侵害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 列入失信名单的期限规定

很多人不知道,列入失信名单是有期限规定的。了解这些规定对双方都很重要:
一般期限:被执行人具有规定情形(第二项至第六项)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
延长期限: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提前删除: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重要区别: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第一项情形)被纳入失信名单的,没有固定期限限制,直至履行义务或符合删除条件为止。

🛡️ 被执行人的救济途径与权利保障

法律也赋予了被执行人相应的救济途径,确保程序公正:
申请纠正权利:被执行人认为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纠正。
申请程序
  • 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一般应由被执行人本人到人民法院提出并说明理由
  • 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一般应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本人到人民法院提出并说明理由
法院审查: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理由成立的,应当作出决定予以纠正。
复议权利: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 失信信息的删除条件与流程

履行义务后,如何删除失信信息呢?以下是法定的删除条件:
应当删除的情形
  •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 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可以删除的情形
  •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删除流程:符合删除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 实用建议与最新政策动态

根据最新司法实践,我整理了一些实用建议:
提高申请成功率的技巧
  • 及时申请:发现被执行人有失信行为时,尽快提交申请
  • 证据充分: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财产线索和失信行为证据
  • 沟通配合:与执行法官保持良好沟通,配合法院的调查工作
最新政策趋势:2025年发布的《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进一步规范了失信惩戒措施,强调惩戒的精准性和适度性,避免过度惩戒。
数据显示,随着联合信用惩戒体系的完善,近年来主动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比例显著上升。这反映了失信名单制度的威慑力和有效性。
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本!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帮助你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